这一次,写给成都——莫言
来源:YPS数据挖掘大师 作者:YPS行业综合门户 2018-09-10 浏览:232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颜色:
原标题:这一次,写给成都——莫言
背靠着一排涛涛竹林,一杯清茶袅袅,儒雅的中式服饰,盘扣系得一丝不苟,这就是在北京某园子里小坐的莫言老师,在一次新老朋友的小聚上。
几乎每一次有新朋友参加的聚会上,莫言老师都会被问几乎相同的一个问题“您什么时候出新的作品?”“慢慢来吧,不要着急”莫言老师微笑着,总是回答得如此恬淡。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15年前,张艺谋老师的这句“广告词”,彻底将成都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直至今日,依然被反复咀嚼,且仍韵味绵长。
莫言说:“我去过成都,是一座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是的,如果没有三千年璀璨文明,成都,亦不会成为成都。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必将不断实现下一个“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目标;然而,作为三千年文化名城的成都,还依然保留着那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走,切喝茶”这样的俚语,并不是一些达官贵人的专利,每一个在成都生活的本地人、亦或是外地人,都有可能对自己的朋友亲人说出这样的话。摊开成都地图,你会看见青城山的的风依然在微微吹拂,都江堰的水仍然在潺潺流淌,这种“慢慢来”的休闲气质,始终浸润着成都人的闲适生活。
这个时代,总该有人,安安静静的做一些事情。
莫言,安安静静的写作。金沙城,安安静静的,为成都文化造了一座园。
“那时候人们在茶园里面很放松,白瓜子、盖碗茶,然后有人给你掏耳朵,还有捶背的,这种环境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来成都以后,就想在我的项目中,真正把这种‘平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符号,反应出来,做一个成都人喜欢的、可以保留这些文化的地方”太行瑞宏总经理范文浩如是说。
写作与造园,本就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精神载体与物理载体。也许是范文浩对成都文化传承的这份炙热,机缘巧合中让莫言老师所得知,也许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共鸣,使莫言动容,成为他为园赠名的动力,莫言老师提笔写下“蕴初园”三个字时,是面带微笑,还是热泪盈眶,不得而知。
蕴初园,地脉与文脉并重。
蕴初园地处成都市西三环金沙板块,毗邻金沙城高端居住区,位于天府绿道成都百仁生态区内,距离三千年文化遗址——金沙遗址,仅1.5公里直线距离。园子所在地,正好位于与青城山、都江堰至天府广场的西中轴地脉之上。
而在这条地脉,除金沙遗址外,杜甫草堂、青羊宫、宽窄巷子等成都历史文化名片,也都云集于此。历来成都人都把城西冠以“上风上水”的“西贵”之地,而大多成都的文化,也多源起于城西。
蕴初园,是一个自留地、一个宁心静气的地方。
蕴初园,占地近40000平米、耗资5000余万打造。金沙城邀请到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奥雅景观首席设计师与创始人李宝章亲力操刀设计,更有数百能工巧匠参与其中。园中,以“桃花源”为蓝本,打造了一幅立体山水画卷,不仅大量采用了蜀地特有的竹子外,对成都的诗赋文化、茶文化、川剧文化等充分融入其中,更是对成都人生活中的休闲文化、处世哲学嵌入到一步一景的骨子里。真正打造了一座只属于成都人的“桃花源”。
把故事放到园中,把身份放到想象外;每一个置身于园中的人,都能看到某个阶段的自己。
蕴初园,蕴藏初心,蕴藏人们“城市山水平和处”的心境与豁达,更蕴藏成都快速发展之下,仍然不忘保留那份根植于成都人骨子里的休闲文化的本初。
蕴初园,属于成都,而非他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