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十年,YouTube终于让博主们自己卖广告了

  YouTube准备放权,把销售广告的权利交给更多视频作者。

  1月,YouTube产品经理主管TomLeung宣布了这项计划。具体来说,这个计划将允许视频作者自主选择视频内容前面插播的广告内容,甚至直接向品牌销售广告,自行议价。

  目前,几乎所有YouTube广告都由一套算法系统统一分发,这套系统会自动识别视频内容和观众的交互情况,然后分发广告,过程中没有人工介入。相比于它,允许视频作者自主选择广告内容,是更加「精耕细作」的一种处理方式。

  自主选择的广告

  其实早在10年前,YouTube就开始了「让作者自己卖广告」的尝试。

  当时YouTube的视频贴片广告业务才上线不久,整个广告分发系统很不成熟。所以针对那些本身已经有广告销售经验的媒体机构,比如NBC电视台,YouTube推出了一个名为「partner-soldads」(合作伙伴直销广告)的业务。这些已经在多个平台上制作、分发内容的成熟媒体企业,能够将自己的广告合作业务直接移植到YouTube上。

  相比于算法分发的广告,「自营」广告主要有三点优势。

  第一点在于更精准的受众匹配。算法机制或许能识别出一个体育评论频道的受众主要是成年男性,然后向这些观众推送汽车广告,但它对用户的理解还是很难与内容创作者本人相比。比如数码频道的博主会更清楚自己的粉丝主要是iPhone还是三星的粉丝,他们能在广告投放时做出更匹配的选择,广告主也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广告效果。

  第二点在于更灵活的议价机制。有了更好的广告效果,广告主自然会愿意投入更多广告预算。YouTube的广告系统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费用结算方式,但总的来说还是围绕CPM(平均影响成本)展开的。目前YouTube的平均CPM费率约为18美元每千次广告收看,这个价格对很多顶级创作者来说并不算高。如果创作者能够和广告主达成更精准的投放合作,这个价格会成倍增长。

  第三点则在于规避市场风险。YouTube并不允许所有视频内容接入广告系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极端,备受争议的内容,可能会给广告主带来负面效果。比如2018年,YouTube的广告系统就曾爆出乌龙,将超过300家公司的广告投放到了一些白人极端主义、阴谋论甚至是涉嫌恋童相关主题的内容前面。

  更高的门槛,更复杂的机制

  最大问题还是在于门槛。

  虽然YouTube的广告分发系统对内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只有播放量、订阅数满足一定标准,且内容不涉及一些极端争议话题的频道,才能申请接入广告系统,获得收益。但事实是,这套系统已经让YouTube上的大部分视频内容都开始赚钱了,其中包含大量独立视频创作者。

  这些创作者没有自己销售广告的能力,只能借助YouTube的广告系统来获得收入。这种方式或许会显得有点「粗放」,但它的确给大部分创作者提供了一种通过视频赚钱的可能性。

  但随着YouTube的发展,用户不断增长,这件事正在发生变化。

  不少当年的「个人频道」已经成长为了订阅量成百上千万的大号,吸引的观众数量甚至能媲美电视台,比如目前YouTube上人气最高的游戏YouTuberPewDiePie就拥有1.03亿粉丝。这些人中,不少都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或加入了其他媒体联盟公司,以更专业的方式运营自己的YouTube频道。

  事实上,即使YouTube不把销售广告的权利下放给视频作者,他们也早已开始了自己的「广告销售」。大多知名YouTuber都尝试过在视频里加入一些自己的商务合作,其中一些会以硬广形式插在视频内容中,另一些则是以诸如产品、设备赞助,奖品赞助等形式出现。

  只用一套系统来管理谷歌所有的广告并非长久之计|Google

  对YouTube来说,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创作者自己谈的商务合作,植入在视频内容里面,YouTube是拿不到一分钱的。这类商务合作的机制越成熟,创作者的媒体公司联盟越壮大,就越是为YouTube自身的广告业务埋下隐患。

  算法系统分发的广告,YouTube和创作者的分成比例是45:55。就靠这45%,YouTube已经成长为了世界上最赚钱的媒体平台之一。谷歌刚刚第一次公布了YouTube的业务成绩,2019年,YouTube获得的广告销售收入高达151.5亿美元,占整个Alphabet收入的10%。

  YouTube必须让自己的广告系统变得更灵活,满足创作者和广告主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保证自己能够持续成为这场游戏的「主导者」。

  在1月的介绍视频中,TomLeung并未公布「自主选择广告」计划的实施细节,特别是一些关键问题,比如YouTube会如何与创作者进行分成,他强调,「我们知道很多人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目前这项计划只会在很小的范围内试点,之后我们会尽快与更多人分享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