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微软,放下执念后,他跨越了时代

  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微软悄悄迎来了45周岁生日。

  人们很容易因为Google、Facebook和Netflix这些「后起之秀」的快速成长,而忽略了微软这家「老牌」的科技公司。大家曾将微软视为另一个IBM,两者都是曾经市场的垄断者,都曾陷入过战略和技术革新停滞不前的境地,好比一头原地打转的大象。不过从后面的故事来看,微软并没有抱着昔日的辉煌止步,今天成立45周年的微软,其实已经是另一家公司了。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PC和Windows是互联网最主要的入口,垄断者微软闪耀了二十年。但在接下来「PC衰落,手机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关键的突破口,2014年WindowsPhone系统彻底失败,让微软饱受质疑。而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上任,「刷新」微软,这家巨头不再倚重Windows,而是将重心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云计算上。

  现在的微软,不依靠PC时代的余温过活,看清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误,及时调转船头。这艘巨轮不仅没有被时代的海浪击沉,反倒整装一新,开启了另一条赛道的航程。

  Windows不再是一切

  上世纪90年代是属于PC和Windows的时代。彼时垄断者微软凭借Windows系统,一度占据了PC超过90%的市场份额。「Windows就是一切」,这是当时微软内部的重要论调。据说1998年,微软内部曾经开发出一款触摸屏电纸书,但时任CEO比尔·盖茨并不欣赏这款产品,因为它「不像Windows」。

  「Windows就是上帝,一切都必须兼容Windows」,一位微软前高管透露道。

  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曾被看作两代极客的代表人物|WIRED

  盖茨的继任者鲍尔默同样对Windows产生了执念。

  2012年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被问到「微软下一步会怎么走时」,鲍尔默回答说,「总之在微软,没什么比Windows更重要的了。」但其实2011年,业界已经普遍认为台式机和PC将不再占据主导,会让位于正在兴起的移动互联设备。那一年,微软收入和利润都不及苹果,这可是20年来的头一回。

  在iOS和Android已经发展3年后,微软才在2010年推出了WindowsPhone系统,试图抓住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机会。但受囿于WindowsPhone必须和PC端Windows同步捆绑、升级的弊端,后者一更新,移动系统就「被迫」更新,可每次更新并不向下兼容,所以WindowsPhone每次跨代更新都会丢失一批开发者和用户。即便微软以71.7亿美元的高价收购诺基亚的手机部门,也无法拯救它在移动市场不断下滑的份额,这个「亡羊补牢」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以Windows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把公司的每一部分都限制在一个份额不断下降的整体市场里。萨提亚·纳德拉最大的成功在于脱下了那身不断变小的紧身衣。」知名科技分析师BenThompson评论道。

  2014年上任后,纳德拉发布了一份公开备忘录,在里面提到了自己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和计划。「在这篇文章中,纳德拉提了10次Windows,但还没到第21段的时候,已经说了21次cloud(云服务)了。」彭博社如此评价。

  同年,微软宣布将WindowsAzure更名为MicrosoftAzure,向外界释放了十分明确的信号:微软的云业务不仅与Windows有关,更是微软整个公司业务的重点。

  2015年6月,纳德拉正式确定了云战略的业务步骤:微软将围绕Office、Azure大力发展云业务,通过云端平台重塑生产力和流程,建立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涵盖终端用户、开发者、IT管理等3类用户的协同利益链。

  2018年3月底,纳德拉对公司进行组织架构重大调整,他表示原先Windows的WDG(Windows和设备事业部)将被分拆,分别纳入「体验与设备」和「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平台」两大部门。这次「重组」被视为微软内部里程碑式的调整,Windows不再独当一面。

  即便不再是微软的焦点,但Windows和Office的业务收入在近年仍呈上升趋势:前者从2018财年的195亿美元攀升到2019财年的204亿美元,后者则从283亿美元涨到了318亿美元。这说明,被「忽视」的Windows和Office并不见衰落,但微软业务扩展的「弹性」却更大了。

  微软Azure云业务在2018财年是70多亿美元,2019财年则涨到了120多亿美元。据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Azure的市占率从2017年的13.5%上升到2018年的16.8%,而云市场最头部的亚马逊AWS则从31.5%上升到31.7%。

  拿iPhone出席的纳德拉

  为了触达更多潜在的客户,微软拥抱开源世界,从最底层开始铺垫,在敌我关系上也从对抗转向合作。

  鲍尔默曾说过「开源软件是知识产权的癌症」,还宣称「Linux是颗毒瘤(Linuxisacancer)」。

  但2015年,微软贡献了16419个开源项目,成为GitHub上公开代码最多的组织。这让开源世界有些吃惊。因为微软是2014年才开始在GitHub上建立账户的。2015年,微软还宣布了.NET的开源。2018年,微软以75亿美元高价收购GitHub,是微软在2018年架构调整后进行的最大收购项目。GitHub上的代码主要是被程序员使用,但几乎所有程序员都有工作,背后都站着一家家公司。这些程序员在使用哪家的算法框架时,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它更适合接入哪家的云服务等后续服务。

  2014年,在旧金山的一个活动上纳德拉说了句令人惊讶的话:「微软爱Linux」。原因不难理解,Linux及其开源的特性,正是成就亚马逊AWS的基础,它即将成为微软新一轮增长源动力——云计算——的基础要素之一。

  「移动为先,云为先」是纳德拉上任后的战略重点。但对于移动市场,他有自己的思考。

  2014年3月,微软宣布将Office套件带入iOS平台。几天后,微软又发布了iPad版Office。在2015年Salesforce的年度营销会议上,纳德拉带着一部iPhone就上了舞台,这引发了现场观众「不怀好意」的笑声。在此之前,没人见过微软CEO在公开场合展示iPhone。对此,他应对自如,笑着说,「这虽然是一部iPhone,但它却安装了微软所有的软件和应用」。

  「进军移动计算领域,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与竞争对手区隔的战略,我们的创新要围绕用户需求而非围绕用户设备展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满足数十亿客户的需求,无论他们选择何种手机或者平台」,纳德拉说道。如果说鲍尔默的执念是「想让所有操作都在Windows上执行」,那纳德拉则是「想让所有操作都能在Windows上执行」。

  除此之外,纳德拉还先后宣布与包括红帽、Salesforce甚至亚马逊在内的竞争对手建立伙伴关系,以推动Azure云计算、办公应用程序和Cortana语音助手的发展。以微软在云计算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亚马逊为例。2017年8月,微软的Cortana与亚马逊的语音数字助理Alexa展开合作,这意味着在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里面也能唤出Cortana。

  在《成为万亿美元巨头,苹果、亚马逊、谷歌和微软是如何做到的?》一文中,作者提出了ISC(短路)这个概念,意思是专门为简化业务决策和消除复杂性而设计的捷径,ISC能让企业的运作减少交易成本。

  「纳德拉在Dreamforce大会上用『广泛的合作伙伴』一词告诉全世界:微软的客户是通过与所有人合作而非对抗来实现『短路』的。」比如,去年与头号游戏机竞争对手索尼结成了云联盟。正如Salesforce的CEOMarcBenioff所说,「以前,我们只是无法与微软合作。纳德拉重开了一扇已经关闭的门,还拿走了锁和沿途的障碍。」

  不那么酷的公司

  纳德拉在自己的著作《刷新》中回忆了当初鲍尔默和自己对话的情境,「你可想好了,这可能是你在微软的最后一份工作,如果失败了,那可没有降落伞,你可能会和它一起坠毁。」

  从后面的故事来看,纳德拉不负所望。鲍尔默任期内,微软的营收翻了3.8倍,市值却一直在3000亿美元左右徘徊;纳德拉上任后至2019财年,微软的营收仅仅翻了1.4倍,市值却翻了3倍,并于2019年4月25日突破1万亿美元,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BenThompson找出了微软和IBM的共同点:这两家公司都是自己的垄断性成功的牺牲品。「垄断很好的一点是公司可以做任何事情,因为没有竞争:不好的是当垄断结束时公司仍然还能以平庸的水平做任何事情,没有一件事情做到高水平,因为公司已经变得臃肿懒惰。」这类公司,它唯一的价值可能就只有足够大的体量了。

  但微软却凭借将业务重心转到云服务,把自己这头大象带出深沟高垒。虽然从另一层面来看,似乎也意味着它离普通消费者更远了。

  在今年1月的一场媒体活动上,纳德拉问及与会人士:「你们认为微软最大的硬件业务是什么?」有记者回答说是Xbox。「不,」纳德拉说:「我们的最大硬件业务是云计算Azure。」他接着解释了微软如何构建起数据中心、服务器以及网络堆栈等基础设施。他认为,公司的未来远远不是10亿左右Windows用户所能定义的。

  不容易被感知的「云」,仿佛让微软「隐身」了。《金融时报》这样评价,「纳德拉在2019年取得成功的一个标志是,他的公司很少出现在新闻头条上。该公司的业务重点是向企业而非消费者销售技术,虽然它确实通过必应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服务、Xbox游戏机以及个人电脑软件的定制版来接触消费者,但它基本上是在幕后运作。」

  45年来,从比尔·盖茨「让每一张桌子上,每一个家庭里都有一台个人电脑」到萨提亚·纳德拉的「助力每一个人和组织,成就不凡」,微软成功地放下了执念,也改变了自己,进而跨越了时代。

  现在他不再高呼「Windows就是一切」,他有自己的阵地,也有自己的边界,他似乎更愿意藏在背后,赋能其他「酷公司」,与其他年轻公司成为伙伴。

  45岁的微软,并没有变成即将被时代抛弃的,那种固执而功利的暴躁中年。这一点,可能与他的万亿市值一样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