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最大K8s服务商,重回独立的SUSE又要和RedHat拼混合云
7月8日,SUSE宣布收购Kubernetes管理平台公司RancherLabs,交易预计在2020年10月底之前完成。有外媒称,收购价预估在6亿至7亿美元之间。
宣布要收购之后,SUSE的介绍前缀中又多了个关键词——Kubernetes,变成企业级Linux、Kubernetes、边缘计算和AI的首选开源创新者。
曾经,SUSE是最早做Linux发行版的企业,但从2004年开始,SUSE三度易主,直到去年才重新独立,估值早已无法比肩几乎同时成立的Linux发行商红帽。SUSE似乎也并不执着于企业版Linux市场,而是向云业务、以及更多的IT服务拓展,这才有了现在一长串的介绍前缀和收购动作。
2004年,Novell收购SUSE。
2010年,Attachmate收购Novell。
2014年,MicroFocus收购Attachmate。
2018-2019年,SUSE与私募股权公司EQT的合作,重回独立。
SUSE分配很多资源在Linux之外
“SUSE在过去25年已经非常成功地交付了企业级Linux产品……我们的客户对跨越边缘到核心数据中心,到云的计算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长,SUSE必须能够跨越这些计算模型无缝部署和管理”,SUSE某一部门总裁ThomasDiGiacomo去年曾提到,基于客户需求,SUSE拓宽了产品覆盖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Linux。
用SUSE时任公司副总裁,亚太区及日本总经理江永清接受采访时的言论,简单来说,SUSE会分配很多资源在新产品方面。
其中就包括Kubernetes产品。RancherLabs提供开源企业级Kubernetes管理平台,旗舰产品Rancher有37,000个活跃用户,下载量超过1亿。Rancher提供完整的Kubernetes软件栈,支持任何经过CNCF认证的Kubernetes发行版,包括GoogleGKE,AmazonEKS和MicrosoftAKS。
此前,RancherLabs的付费客户包括美国运通等大品牌,在中国,也有中国联通、华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大客户。收购完成之后,Rancher将继续开放方式、并支持多种Kubernetes发行版和操作系统。RancherLabs的销售部门将纳入SUSE,RancherLab的CEO盛亮表示,他将领导SUSE的功能和创新部门合并,之后不需要再为Rancher保留单独的销售团队。
SUSE近年非常重视云业务,也曾多次表达过对Kubernetes及混合云方向的看好。
2017年年初,彼时还在MicroFocus控制下的SUSE收购了HPE公司旗下的云资产业务,包括OpenStack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CloudFoundry平台即服务(PaaS),和Stackato云资产。SUSE当时计划用这些资产,扩充自身的OpenStack。
时任SUSE战略总裁MichaelMiller对此评价:SUSE的根基已经从企业Linux发行商,演变为开源的、定义软件的基础架构提供商。
SUSE新发布的旗舰操作系统SUSELinuxEnterprise15服务器(SLES)ServicePack1,被认为是创建了一个桥接服务器和云之间的操作系统,可以合并容器开发与传统开发,结合旧有应用程序和微服务。此外,Leap15.2还首次提供Kubernetes支持作为正式包。
去年年中,SUSE的新总裁MelissaDiDonato上任,被前任CEO评价为:“她是一位久经考验且充满活力的变革推动者,她的许多成就都发生在高增长云环境中的订阅业务上。”
对云的重视和看好也直接反映在SUSE的营收上。2019年11月,SUSE披露财务信息,称云服务提供商生态呈指数增长,在AmazonWebServices,GoogleCloud和MicrosoftAzure等云提供商的推动下,云收入增长了64%。
SUSE的“新产品”还有边缘计算和AI。
对标前文提及的关键词“边缘计算”,SUSE官网在2019年发过一篇名为《2019年是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时代的到来吗?》的文章。文中提到,每家主要的IT分析公司都将边缘计算纳入到2019年度的顶级战略技术预测中。根据IDC的数据,到2023年,将有超过50%的新企业IT基础架构在边缘部署,而边缘应用程序数量则会增加800%。
今年5月,SUSE的一篇博文还列举了一些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包括医疗保健和医院、智慧城市、自动驾驶。
同时,近期发布的SLES15SP1也增强了对边缘工作负载的支持。用于Arm15的SLES15SP1支持两倍于片上系统(SoC)处理器的选择,这扩大了对64位Arm服务器和物联网(IoT)设备上的存储和工业自动化应用程序的支持。对于64位RaspberryPi设备,现在支持完整的HDMI音频和视频,并提供ISO映像以加快安装速度。
AI方面。SUSE官网最早从2018年开始更新有关AI的博客,也提出可以做AIaaS的服务商。
AIaaS是人工智能即服务,是由AmazonWebServices(AWS),GoogleCloud,IBMCloud和MicrosoftAzure等大型技术供应商提供的相对较新的公共云产品。它使企业可以将AI需求外包给供应商,如公共云供应商可以提供各种机器人,API和机器学习框架,其他技术供应商提供AIaaS解决方案的其他要素。
而SUSELinuxEnterprise可为高性能数据分析工作负载,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提供一个并行计算平台。
最新进展是,随着Tensorflow
2.1最终进入PackageHub,SUSE已经在免费和商业产品上,都提供了AI工具和框架。如openSUSELeap15.2添加了许多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软件包,包括Tensorflow,PyTorch,ONNX和其他流行的AI/ML解决方案包。
SUSE对上述系列企业IT服务抱有很大期待。MelissaDiDonato在今年5月的一个采访中透露,三年内,计划将收入翻番,从近十亿,增加到十亿。
曾是最早的Linux发行商
SUSE是成立最早,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Linux发行商之一。
SUSE1992年成立,最初的目的是成为UNIX技术公司,并以SlackeraLinux为基础,推出SoftlandingLinuxSystem(SLS)/Slackware软件及UNIX/Linux帮助文档。1994年,推出安装光盘,并重新命名为S.u.S.E.Linux
1.0,之后又更名为SUSE,还延伸出Professional等系列。
(从SuSE到SLE/openSUSE安装盒图片来源:SUSE官方网站)
早期SUSE的开发工作都是内部进行的,直到2005年,SUSE在新雇主Novell的领导下,开放SUSELinuxProfessional系列的开发。2005年8月4日,Novell公共关系科的领导及代言人BruceLowry表示,SUSELinuxProfessional系列的开发将变得更开放,也会让社群参与工作,新的开发计划名为openSUSE,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及开发人员。2005年10月,新更新的SUSELinux就有了OSS版、试用版和盒装零售版。
从SUSE开放开发的时间也可以看出,虽然SUSE早期的业务是基于开源软件,但他们却并没有采用开源开发的方式。并且,在模仿红帽的订阅模式之前,SUSE也并没有走出自己的商业模式。
SUSE面向企业用户的主打产品是SUSELinuxEnterprise系列,采用订阅模式。现在,SUSE的企业版也有针对不同业务的服务,包括针对SAP应用、X86服务器、和针对X86服务器的高可用拓展(服务器双活/HA)。
订阅模式帮SUSE挣到了一部分市场。2019财年,SUSE公布,交付订阅收入增长了299%,SUSE也已经取得连续九年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红帽已经达成约连续20年的营收增长。当红帽用订阅模式从一众零售商中脱颖而出之后,SUSE名气渐弱。2018年,私募股权公司EQT收购SUSE时,花了25亿美元,次年,IBM收购红帽花了340亿美元。
不仅如此,SUSE还经常被拿来与RedHat、Ubuntu一起作比较。尤其是在中国,SUSE远不如后两者人气高。有人分析过,为什么SUSE会错失发展的机会。2012年,有自称是openSUSE中文维基唯一的非官方维护者的用户发表观点,解释为什么openSUSE的人气为何远不如Ubuntu和Fedora。
相较Ubuntu,openSUSE不够重视桌面用户,而是侧重企业用户。
德国注重版权保护,openSUSE纯净度高,且设置了更复杂的分发条件,对用户来说有使用壁垒。
早年并不注重中国市场。而老对手红帽是中国政府邀请进来的。
SUSE官方的人从来没有专职专业的去做过社区,SUSE的中文社区人员没有一个是专职的开发者和程序员,没有大学资源。
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有参考意义。如第一点,SUSE的目标客户是企业,拼社区自然拼不过Ubuntu。此外,对于中国市场,SUSE虽然正在努力开拓,但效果如何并不好说,有开发者表示SUSE的热度在下降,MelissaDiDonato去年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并未透露中国市场的份额,而是说,不会针对某一个具体地区去分拆来看具体的营收,但可以说中国市场在以每年双位数的速度在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SUSE的起源地德国,SUSE的使用率似乎也不算太高。SUSE在欧洲的业务未占一半,北美市场占比接近40%。而德国慕尼黑政府近年多次在微软和开源软件之间更换时,也并未采用SUSE的Linux。
不过,SUSE也明确表示,不会放弃Linux和开源的策略。
江永清在说SUSE会分配很多资源在新产品方面时,也强调,传统的操作系统业务非常重要,“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客户,还有以前遗留下来老的操作系统,大部分会迁移到开源的平台上,开源到底是用免费的开源,还是用订阅的开源,对我们来说生意上会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肯定要保证住。”此外,他还表示,中国市场,应用交付的要求比境外高很多,搞数据中心的主管人员可能原则上都会往开源的方向走。
开源独立性与混合云
经历去年的换将和重回独立之后,SUSE常强调两点,一是SUSE是最大的独立开源公司,二是会将开源与混合云结合。
早在2019年4月,IBM对红帽的收购完成之前,SUSE时任CEOBrauckmann就表示,SUSE将很快成为最大的、独立的Linux公司。有外媒报道,SUSE的几位高管表示,客户已经与他们接触,因为他们不依赖于IBM。这次在官宣收购消息时,也再次强调SUSE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开源公司。
开源界几次大的收购,让“独立的”开源公司成为珍稀。
2018年,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2019年,IBM收购最大Linux发行商RedHat……这也让开源公司的独立性问题受到关注。开发者会担心,开源公司产品会受到控股企业的影响,从而影响中立性。
不过,即便红帽已经被IBM收购,而SUSE又重回独立,但是,SUSE已经依附在其他大型公司下经营了十多年,此时站出来大肆强调独立性对开源厂商的重要性,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我并不想特别强调我们是一个反潮流者。兼并和收购都是生意,到最后买卖双方当成一个协议。另外,看买方想要得到什么?有时候买方希望得到更好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各有所取。”江永清曾说,独立之后,变化比较大的是优先级会按自身的意思去执行,“大企业有自己的经营方向,你要配合他的经营方向,你还要跟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当然也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大家帮你忙,但是你永远是之一,不是唯一。”
此外,关于混合云。SUSE加快转向混合云是在去年8月换了新的CEO之后。去年10月,SUSE决定停止OpenStack新版本的生产,并不再销售SUSEOpenStackCloud,针对老用户的剩余订购期,SUSE会提供过渡帮助。
放弃Openstack,全面转向Kubernetes,也代表着从传统私有云服务向混合云以及云原生的过渡。
Openstack2010年7月诞生,由RackSpace公司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开发,是一个基于虚拟机技术的开源云计算平台。由于OpenStack底层使用虚拟化技术,而虚拟机隔离性好,稳定,OpenStack适用于搭建私有云以及基于私有云的使用场景。
Kubernetes是Google在2014年发布的一个开源项目,之后捐献给CNCF基金会,是基于容器的集群管理平台。一个Kubernetes系统,通常称为一个Kubernetes集群(Cluster),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Master节点(主节点),和一群Node节点(计算节点)。Kubernetes被认为适用于业务变化快,业务量未知的静态使用场景。
“SUSE正在将重点放在应用交付市场及其机遇上,并增加我们的战略投资,以适应行业中的技术趋势。”SUSE发展和战略联盟总裁MichaelMille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而Kubernetes更加灵活的场景部署,更符合SUSE的战略。
看好Kubernetes的也不只是SUSE。Gartner预测,随着本地云应用和基础设施的普及,到2024年,成熟经济体中,容器管理,尤其是Kubernetes的使用,将从2020年不到35%,上升到75%以上。
此次收购,也会让SUSE在云市场上,再次和老对手RedHat直接竞争。RedHat也有自己的Kubernetes管理平台OpenShift,RedHat今年4月新上任的总裁PaulCormier同样是开放式混合云的倡导者。
现在SUSE似乎希望将开源、独立、云服务三个词融在一起,以凸显优势。就像其CEOMelissaDiDonato所说:“此次收购增强了我们提供更全面的产品组合、选择更大的客户、不锁定供应商的能力。它还将使我们在与云服务提供商、独立的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和渴望提供更优客户体验的经销商的合作中发挥更战略性的作用。”
不过,独立与开源对SUSE以后的商业发展作用有多大,也并不好说。
“你说我是一家开源公司,不代表就是一个可以商业化的东西”,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市场,职业VC高宁认为,选择开源本质上只是个技术方向性的问题,不是商业问题,更不能成为一种商业模式,“首先是你面对什么样的客户、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才是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那么,混合云是否会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