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芯片的独苗,紫光展锐可成下一个海思?

  4月26日,新荣耀发布了一款畅玩20手机。手机本身没什么可说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就是搭载了一枚国产处理器芯片——来自紫光展锐的虎贲T610。

  离开华为后,荣耀会采用谁家的芯片一直是外界讨论的话题。紫光展锐是继联发科之后的第二家。

  虽然搭载于一款低端机上,但能和荣耀组CP,展锐无疑又燃起了人们对国产芯片的期待。

  所以,紫光展锐到底是怎样一家企业?虎贲T610以及相关产品到底怎么样?他们会成为第二个“麒麟”吗?

  不急,我们一条条来说。

  从山寨机发家的国产芯片明星

  相信在和荣耀组CP之前,大家也曾听说过紫光展锐,但因为华为麒麟太风光了,对展锐并没给予太多关注。

  而当麒麟在手机市场到下后,紫光展锐几乎就成了大陆手机芯片国产替代的希望。

  紫光展锐,从名字就能看出是紫光集团旗下的。“展锐”意思则是“展讯”和“锐迪科”两家公司。

  紫光展锐就是紫光在收购展讯和锐迪科两家公司后,将两者合并而来的。

  展讯成立于2001年,它的创始人之一陈大同是一名海归留学生,2000年秋天从硅谷回国创业。

  90年代后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初期探索效果不理想,刚回国的陈大同对于从哪个角度切入没有什么头绪。

  后来在一次饭局上,陈大同听到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讲述我国手机芯片当时的尴尬情况,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芯片却全要靠进口,国家组织的几年攻关迟迟没有进展。

  曲维枝当时在饭桌上说:“2G已经没办法了,如果3G还是如此,实在无法向国家交代!”肯定是带着不甘的心情。

  陈大同由此找到了创业的切入点,后来经硅谷的老朋友了解后,立刻敲定,就做3G手机核心芯片!

  接着陈大同就开始招兵买马,找到了当时在硅谷一家公司做研发总监的清华同学武平,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融资的过程几经波折,甚至一度停滞。后来还是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表达出兴趣,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问题。

  于是展讯通讯公司在2001年4月成立了,他们的定位是芯片设计公司,也就是只专注于芯片设计,像海思那样。

  刚成立的展讯还是比较猛的。

  他们先在硅谷组建设计团队,和上海本地的软件团队联动,融合两方面的技术资源,加上拼命肯干的精神,他们6个月就完成了

  2.5G手机芯片的设计,12个月实现软件初步集成和通话,24个月就开始量产芯片。

  这枚芯片还是世界首颗GSM/GPRS(2.5G)多媒体基带一体化单芯片,展讯一战成名。

  当时中国手机芯片市场有高通、德州仪器、飞思卡尔、ADI等强敌环伺,刚成立的展讯没办法他们正面硬刚。

  陈大同他们很灵活,从低端山寨机市场发现了机遇,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除了芯片设计,那时展讯还把业务扩展到软件、电路板、验证测试等等环节,做“一条龙的解决方案”。随着贴牌山寨机市场快速繁荣,展讯和这个市场共生共荣,顺利完成了资本的初始积累。

  这样一看,展讯的发家之路和当初投资他们的联发科很像。

  事实上,在山寨机繁荣的那些年,展讯和联发科正是相爱相杀的对手。

  蔡明介这波叫“养虎为患”。

  一开始展讯还是被联发科压着打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不足,管理混乱,市场拓展不主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好在山寨机的时代红利太强了。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所以展讯在2007年成功飞到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上市的芯片公司。

  但上市之后,展讯的问题慢慢凸显,资本市场表现也不好,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近乎倒闭。

  转折点在2009年,李力游接任展讯CEO,对展讯进行了强势改革。由此,展讯开始快速回升。之后的两年,展讯抓住3G牌照发放的机会,奋力逆袭。

  2009年,他们凭借特别能打的6600L芯片一路过关斩将,在2010年砍下了GSM市场20%的份额。

  另一面,联发科则因为一些战略失误,接连败退。

  随后展讯又在3G市场展开了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直到2013年被紫光集团以103亿元人民币收购。当时展讯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基带芯片供应商。

  吞下了展讯的紫光集团,当时也刚刚从多年的昏睡中苏醒。唤醒这头雄狮的,是后来的一代牛人赵伟国。

  那时赵伟国认准了集成电路行业,但自主研发太慢了,于是急欲用投资的方式实现跳跃式发展。

  所以在收购展讯后,赵伟国很快又物色下一个投资目标,其中就包括锐迪科。

  锐迪科成立于2004年4月,专注于射频集成电路市场。这家企业有着出色的技术研发能力,在2005年就研发出了国内第一课自主的SCDMA射频芯片。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小灵通,有60%都采用了他们的射频芯片组。

  2011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之后,锐迪科还积极杀进手机基带芯片领域,成为联发科和展讯的直接对手,并在2012年实现了2G基带芯片市占率25%的成绩。

  从各方面看,锐迪科都是紫光集团良好的收购目标。

  最终在2014年7月19号,紫光集团用一种类似“抢亲”的手段从竞争对手手中“横刀夺爱”,完成了对锐迪科微电子的收购。

  由此,当时中国手机芯片领域两家明星企业展讯和锐迪科都被紫光收入麾下。

  之后,紫光集团对展讯和锐迪科进行了定位调整,并在顶层设立母公司紫光展锐。这就是紫光展锐的由来。

  紫光展锐,混乱到有序

  完成对展讯和锐迪科的收购,紫光一开始秉持的路线是“合而不并”,两家公司仍然独立运营,隶属于紫光展锐旗下。展讯负责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锐迪科仍然专注于外围物联网等芯片设计。

  被紫光收购之后,展讯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他们在2016年营收达到了125亿元人民币,十年里翻了6倍,芯片出货量6亿套,其中4GLTE芯片出货量1亿套,当时约占全球4G手机市场总量的11%。

  另外,2014年和2015年,展讯还先后获得了英特尔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巨额投资,获得了宝贵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还在2017年和苹果供应商Dialog达成合作。

  有了钱和技术,展讯就开始慢慢向中高端市场尝试。

  例如他们在2017年8月就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SC9853手机芯片,基于英特尔14nm工艺和英特尔Airmont处理器架构。

  虽然后来证明他们押错了宝,但在当时,SC9853基本性能、体验都还算完整、出色,更全球首次实现支持3D建模Turnkey方案、AR应用TurnKey方案等。

  纵向看展讯在当时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横向看,展讯在技术、产品以及企业整体业绩表现方面相比高通甚至联发科等仍然是有明显差距的,这也不可否认。

  例如在2016年展讯收入120亿元,而高通为154.67亿美元,芯片平均单价方面,展讯约为20元人民币,而高通则为18.3美元,而且搭载展讯芯片的手机大多低于100美元,高通则基本在200美元以上。

  而且,那段时间展讯虽然仍在进步,但内部却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是展讯和锐迪科整合后的新展锐没有形成1+1>2的合力,反而因为混乱的内部管理和无序的流程体系让企业陷于低效发展的泥潭中。

  当然,这背后可能也和展讯和锐迪科漫长的合并过程有关。

  从2016年,紫光集团宣布将展讯和锐迪科进行合并,到2008年,两者正式合并完成,这过程中一边要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一边要面对外部的竞争,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的确是一个挑战。

  2018年初展讯和锐迪科合并完成后,由原来中兴终端掌门人曾学忠担任紫光展锐CEO。而到2018年底,曾学忠升任紫光展锐副董事长兼CEO,同时华为海思背景的楚庆担任联席CEO。而2019年3月,曾学忠从紫光离职,楚庆担任CEO至今。

  高管频繁变动往往是企业内部战略、管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后来楚庆也坦言,自己刚出任紫光展锐CEO的时候,确实被当时这家企业内部的情况吓到了:

  各种项目冗杂混乱,与客户频发纠纷,营销与供应链系统十分落后,都是手工录入,甚至还有团队以自己创业项目冒充公司项目,以及集体骗取加班费等等……

  看到这,相信大家也就能了解,为何那时候展锐在中高端产品上表现乏力,4G全网通也迟迟出不来,因为那时候企业内部已经腐化到存亡边缘。

  楚庆上任之后,很快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将之称为“救亡运动”。

  楚庆首先主导摆脱与英特尔在5G方面的合作关系,并坚持通过自主研发解决5G问题。

  同时,楚庆在企业内部砍掉了90%的冗余项目,树立科学决策的机制,更为展锐引入了IPD(集成产品开发)、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和TMMi(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等先进的科学管理流程。

  还有,展锐在2019年初还开了很多客户道歉会,并且四处登门拜访,以重新挽回客户的信任。

  此外,改革和涉及到公司研发体系的重新确立,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人才招揽等等,在一系列铁腕的改革措施引导下,紫光展锐的内部发展逐渐走向正轨,并且很快就在外部表现上得到了映证。

  2019年,之前一直难产的4G全网通产品顺利出货,而在5G方面,紫光展锐动作也很迅速,在2019年2月就发布了首款5G技术平台马卡鲁

  1.0和5G基带芯片春藤V510。

  2020年5月,紫光展锐首款5G芯片虎贲T7510批量生产,搭载这款芯片的手机终端也发布面世,这只比当时首款真正全面的5G手机华为Mate305G版晚了6个月。

  而到今年2月,T7510销量已经过百万,商用终端产品数量超过了50款。

  这就是紫光展锐一路走来的历程,曲折不断,神奇的是也总能在最低谷的时候有高人来力挽狂澜。也正式这种缓慢的自我进化,至今还延续着中国自主手机芯片产业的希望。

  落后但有希望

  那么目前紫光展锐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不久前的4月,紫光展锐重新调整5G产品规划,发布了全新的5G品牌唐古拉。唐古拉下面,有6、7、8、9四个产品系列面向消费市场。他们定位分别是:

  6系低端普惠

  7系体验升级,面向中端

  8系性能先锋,相当于中高端

  9系前沿科技,定位高端

  同时,展锐将之前的虎贲T7510更名为唐古拉T740,T7520更名为T770。

  T770(就是原来的虎贲T7520)是目前展锐最先进的5G手机芯片,发布于2020年2月,它是全球首款6nmEUV5G芯片,支持Sub-6GHz频段和NSA/SA双模组网,支持2G至5G七模全网通,有独立的NPU。

  具体到核心架构,包括4个A76核心和四个A55核心(频率未知),以及MaliG57四核GPU,单看参数预计会比高通骁龙765G好些。

  问题是T770虽然在去年2月就发布了,但目前搭载这款芯片的手机几乎没有,主流手机品牌如华米OV也暂时没见有采用的。

  不过,搭载T740(虎贲T7510)的手机YPS行业门户系统目前手上倒有一台,即AGMX5。T740为8核CPU架构,由4颗

  2.0GHz的A75及4颗

  1.8GHz的A55组成,GPU为800MHz的IMGPowerVRGM9446。

  T740的安兔兔跑分为237569,成绩确实不太出色。

  这款芯片的架构和2018年的骁龙710比较接近,只是骁龙710只有两个

  2.2GHz的A75大核心,而有6个

  1.7GHz的A55小核心。体现在跑分上,T740还要比骁龙710高一些。

  但是我们知道,跑分并不能代表芯片的实际性能表现。YPS行业门户系统也进行了游戏测试。首先是《和平精英》,默认最高的高清画质下,T740平均帧率为29.7fps。实际游玩时,其实大部分时间游戏能稳定在30fps,但是游玩过程中会遇到卡帧的问题,因此平均帧率被拉了下来。而YPS行业门户系统过往在测试骁龙710手机时候则没有这个问题。

  然后是《王者荣耀》,在默认画质下,T740可以维持在58.1fps的水平。游玩的时候可以发现,当画面中角色较多,需要渲染的特效元素增多时,画面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掉帧。平均帧率也就是这样被拉下来的。

  面对这两款游戏,T740的表现可以说是勉强应对,整体能玩,与较好的游戏体验无缘。

  就实际体验来说,唐古拉T740的整体体验相比骁龙的710略有不足,而骁龙710是2018年的中端的水平,可见虎贲T740的表现确实不乐观,目前来说基本只能出现在低端或者老年机上。

  但想到这是展锐第一款商用的5G芯片,小编仍然还是会觉得比较欣慰。

  而且他们的第二款5G平台唐古拉T770门面上相比T740进步明显,因此还是值得期待的。

  5G之外,4G市场目前对于紫光展锐来说也比较重要。抛去较老的几款,目前主要有T710、T618、T610、T310这几款SoC产品。

  其中,T310可以对标高通的骁龙450、439,并且实际性能体验也要比骁龙439等低端处理器更好;

  虎贲T610是开头荣耀畅玩20选择的处理器,对标骁龙6系,实际表现相较骁龙665、675有过之无不及;

  而虎贲T618是T610的升频版,其性能表现大约位于骁龙675和骁龙710之间,是中端4G手机之选;

  而T710是一款主打AI处理能力的芯片,目前还不知其具体性能表现,但知道它的AIBenchmark成绩曾在2019年超过骁龙855Plus和华为麒麟810拿到第一,AI性能可见一斑。

  对于不关注紫光展锐的同学来说,他们的4GSoC实际表现虽然也没有非常好,但可能会超出你的预期。只是现在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主流品牌中的装机量不够。

  然后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深远的问题,就是和华为海思一样,紫光展锐也只是一家芯片设计企业,生产制造芯片还是要找台积电他们来代工。

  这就意味着,即便未来紫光展锐发展起来了,可能还是会重蹈海思的覆辙,被限制,被制裁。

  当然这是后话了,希望那个时候我们的芯片产业链已经能够独立自主。

  虽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暂时还比较落后,但紫光展锐在功能机市场还是比较突出的,2020年市占率达到76.92%位于全球第一。

  另外在智能硬件方面,紫光展锐在智能儿童手表芯片市场的成绩也比较突出,以60%的占有率位列第一,还有低速物联网和智能POS领域,市占率也都是第一。

  把低端市场夯实,对于紫光展锐在智能手机领域逐级追赶,也有一定好处。

  当然,作为5G时代移动通信芯片唯5的玩家之一,紫光展锐不仅是面向消费者的,在5GtoB市场也有不错表现。

  例如搭载展锐V510基带芯片的5GCPE设备已在海外量产商用,也有鼎桥、广和通等主流模组厂商基于这款芯片推出多款5G模组。还有他们和京东物流在5G智慧无人仓、智慧物流园等应用的合作等等。

  5G时代的未来是万物智慧互联,作为底层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紫光展锐将自己定位为“5G生态承载者”,这个定位是契合5G发展趋势的。

  虽然紫光展锐目前的整体水平还比较初级,但发展的方向并没有错。

  他们目前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继续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加快速度,赶快在产品层面追赶市场主流水平,提升在主流终端品牌上的出镜率。

  国产手机芯片的“独苗”,值得等待

  展锐现任CEO楚庆上岗前,被当时公司内部的乱象吓到想撂挑子。但是后来他考虑到,全球手机芯片企业只剩下高通、三星、联发科、海思、展锐五个玩家,而中国大陆,海思的芯片自己消化,对外销售的只有展锐。

  展锐还担有一份产业责任。

  这是楚庆当时的考虑。

  从现在的角度看,海思遭遇重大的挫折,紫光展锐的这份责任更显得重要而可贵。

  回顾他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展讯被几位海归青年草创而成,到略有成就,然后被紫光收购,再经历漫长的资产合并,他身上不缺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但也有很多国企都存在的大企业病。

  他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一直存活下来,这很值得肯定,但目前整体较低的发展水平,也难以否认。

  好在经历了内部的“拨乱反正”后,新任掌门人正带领这家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

  作为中国手机芯片行业的“独苗”,紫光展锐能否发展成下一个麒麟海思?也许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太早,但他绝对值得我们去期待,值得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支持。

  下载YPS行业门户系统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相关文章

  关键词:处理器,紫光,紫光展锐

  感受顶尖实力:这些11代酷睿处理器堪称DIY杀器英特尔发布11代酷睿U系列新款处理器:最高5GHz,支持5G联网AMDZen4处理器渲染图曝光:八爪金属上盖,AM5接口台媒:AMD已向台积电预订未来两年5nm及3nm产能搭载Zen3核心,AMD线程撕裂者5000系列CPU预计于8月推出AMD“Milan-X”处理器有望支持X3D封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