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EEEFellow名单公布,上百位华人学者入选

  感谢YPS行业门户系统网友 Colorful M 的线索投递!

  就在近日,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公布了新一届 Fellow 名单。

  IEEE Fellow 为学会最高等级会员,是 IEEE 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那些在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领域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个人。

  每年只有不到 0.1% 的 IEEE 成员被提升为 Fellow。

  成为 IEEE Fellow,申请人必须被现有的 Fellow 提名,并且需要通过严格的评审流程。其中包括技术和专业成就的贡献度、在相关领域的领导能力、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

  我们梳理了今年新进 Fellow 名单中的华人学者:

  崔斌

  北京大学

  入选原因:对大规模数据管理、处理和分析的贡献。

  马思伟

  北京大学

  入选理由:对视频编码技术和标准的贡献。

  夏元清

  北京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控制无人系统的贡献。

  杜军平

  北京邮电大学

  入选原因:对大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的贡献。

  曹一家

  长沙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智能电网分析和控制的贡献。

  冉立

  重庆大学

  入选原因:对电力电子器件建模的贡献。

  胡晓松

  重庆大学

  入选原因:对电池管理算法和电动汽车优化的贡献。

  卢湖川

  大连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视觉对象跟踪和显着对象检测的贡献。

  程钰间

  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原因:对基板集成毫米波阵列天线技术的贡献。

  李洪伟

  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原因:对云计算数据安全的贡献。

  金石

  东南大学

  入选原因:对 MIMO 和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通信的贡献。

  高跃

  复旦大学

  入选原因:对认知无线电和网络中的稀疏信号处理和智能天线做出的贡献。

  姜育刚

  复旦大学

  入选原因:对大规模视频分析和开源数据集的贡献。

  邱剑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入选原因:对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和应用的贡献。

  唐漾

  华东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混合多智能体系统和复杂网络的贡献

  詹志辉

  华南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高效自适应进化计算的贡献。

  张波

  华南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电力电子非线性分析的贡献。

  冯丹

  华中科技大学

  入选原因:对数据存储系统的贡献。

  徐伟

  华中科技大学

  入选原因:对线性和旋转机器及驱动器的设计和控制作出的贡献。

  林志赟

  南方科技大学

  入选原因:对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和自主系统的贡献。

  仲盛

  南京大学

  入选原因:对分布式系统中激励兼容和隐私保护机制的贡献。

  吴启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入选原因:对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贡献。

  桂冠

  南京邮电大学

  入选原因:对智能信号分析和无线资源优化的贡献。

  Kan Zheng

  宁波大学

  入选原因:对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的贡献。

  郭庆来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电力系统全系统电压控制的贡献。

  胡事民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计算机视觉和几何处理的贡献。

  姜春晓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异构空地(space-air-ground)网络的贡献。

  鲁继文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视觉内容分析和识别的贡献。

  任天令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 2D 材料制造和应用的贡献。

  孙凯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可再生能源系统和微环境中的电力电子学做出贡献。

  谢小荣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分析的贡献。

  徐恪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最佳流量管理和网络安全做出的贡献。

  张涛

  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对机器人视觉感知和自适应容错控制的贡献。

  李颉

  上海交通大学

  入选原因:对网络系统性能和管理的贡献。

  马凯学

  天津大学

  入选理由:对低损耗基板集成悬线技术和可重构毫米波前端集成电路的贡献。

  高新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原因:对混合增强智能和图像质量评估的贡献。

  公茂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原因:对协作学习和优化的贡献。

  闫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原因:对通信和网络可信任管理的贡献。

  王震

  西北工业大学

  入选原因:多智能体博弈中的合作和计算方法方面的贡献。

  华长春

  燕山大学

  入选原因:对非线性时滞系统智能控制的贡献。

  徐文渊

  浙江大学

  入选理由:对汽车安全嵌入式系统的贡献。

  张宏纲

  浙江大学

  入选原因:对智能无线通信和网络的贡献。

  程龙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入选原因:对神经网络优化和控制的贡献。

  林倞

  中山大学

  入选原因:对多媒体内容分析的贡献。

  陈恩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入选原因:对上下文感知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的贡献。

  王健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入选原因:对扭曲光、结构光和多维光通信中的光子集成做出贡献。

  雷震

  中国科学院

  入选原因:对人脸分析和目标检测的贡献。

  戚肖宁

  阿里巴巴

  入选原因:在计算机架构开源硬件方面的领导地位,以及对整体互连系统设计的贡献。

  肖京

  中国平安

  入选原因:对多模态知识挖掘技术的贡献。

  袁弋非

  中兴通讯

  入选原因:对非正交多址和窄带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化的贡献。

  Hui Zhang

  北京

  入选原因:对汽车电子系统的贡献。

  Pei Zhang

  北京

  入选原因:对智能控制中心计算方法以及基于概率的规划和操作的贡献。

  沈建冰

  澳门大学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选原因:对计算机视觉在视频分析和视觉理解方面的贡献。

  黄国全

  香港大学

  入选原因:对智能制造的数字化框架和信息物理分析的贡献。

  Siew Chong Tan

  香港大学

  入选原因:对电力转换器和可持续照明技术的控制做出贡献。

  黄衡

  香港城市大学

  入选原因:为宽带和重构磁电偶极子和 L 探针馈源的开发做出贡献。

  Kim Fung Tsang

  香港城市大学

  入选原因:对系统安全工程的贡献。

  肖斌

  香港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无线和系统安全的贡献。

  陶宇飞

  香港中文大学

  入选原因:对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贡献。

  郑文皇(Wen-Huang Cheng)

  台湾大学

  入选原因:对智能多媒体计算和应用的贡献。

  许进恭

  台湾成功大学

  入选原因:对发光二极管和光伏器件的贡献。

  Ke-Horng Chen

  台湾交通大学

  入选原因:对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的贡献。

  何宗易(Tsung-Yi Ho)

  台湾清华大学

  入选原因:在微流控生物芯片的设计、自动化和测试方面做出的贡献。

  温朝凯

  台湾中山大学

  入选原因:对无线系统深度学习技术的贡献

  怀一鸣

  Avalanche Technology

  入选原因:对 STT-MRAM 和 GMR 记录头的开发与产品化的贡献。

  李长治

  得克萨斯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便携式微波雷达传感器技术的贡献。

  李明

  亚利桑那大学

  入选原因:对信息和网络安全的贡献。

  李晓黎

  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

  入选原因:对机器学习模型的贡献。

  梁军

  卡迪夫大学

  入选原因:对直流电网建模和控制的贡献。

  刘明宇

  英伟达研究院

  入选原因:为多模态内容创建的 GAN 做出的贡献。

  罗骏

  南洋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使用物联网的无线网络和传感做出的贡献。

  孙凯

  田纳西大学

  入选原因:为电网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做出贡献。

  王贝贝

  克拉克斯维尔,马里兰

  入选原因:对无线传感和认知通信做出的贡献。

  俞恒永

  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

  入选原因:对层析成像重建的贡献。

  Zhipeng Cai

  佐治亚州立大学

  入选原因: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和调度的贡献。

  Ji Chen

  休斯顿大学

  入选原因:对核磁共振成像中植入医疗器械安全性的贡献。

  Songqing Chen

  乔治梅森大学

  入选原因:对互联网流媒体、内容交付和安全的贡献。

  Hong Chen

  PJM 互联电网

  入选原因: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经济效率平衡和风险缓解的贡献。

  Shuo-Wei Chen

  南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

  入选原因:对数据转换器架构和时钟生成技术的贡献。

  Yu Cheng

  内珀维尔,伊利诺伊

  入选原因:对安全无线网络的贡献。

  Xin Luna Dong

  麦地那,华盛顿

  入选原因:对知识图谱构建和数据集成的贡献。

  Min Dong

  安大略理工大学

  入选原因:对无线通信传输设计和资源优化的贡献。

  Pengwei Du

  得克萨斯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

  入选原因:为电力市场负荷资源整合和智能电网控制做出的贡献。

  Tao Gu

  麦考瑞大学

  入选原因:对移动和无线传感系统的贡献。

  Qi He

  LinkedIn

  入选原因:对知识工程和商业应用的贡献。

  Lei He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入选原因:对集成电路和智能能源系统的贡献。

  Ming Hou

  加拿大国防研究与发展中心

  入选原因:在智能自适应系统和以交互为中心设计方面的贡献。

  Minyi Huang

  卡尔顿大学

  入选原因:对平均场博弈论(mean field game theory)的贡献。

  Xiaochuan Jia

  代顿,俄亥俄

  入选原因:为航空航天应用电机和直流发电系统的开发做出贡献。

  Qinghua Li

  英特尔

  入选原因:对无线信道探测和建模技术标准化的贡献。

  Pan Li

  凯斯西储大学

  入选原因:对无线网络扩展定律和跨层优化的贡献。

  Di Liang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入选原因:对光通信、计算和批量生产中的光子集成做出的贡献。

  Zhiqiang Lin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入选原因:为移动和系统安全领域的自动漏洞发现、代码强化和监控做出的贡献。

  Hang Liu

  北波托马克,马里兰

  入选原因:对无线网状网络和视频流技术的开发与标准化做出的贡献。

  Yuanwei Liu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入选原因:对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和无线电力传输的贡献。

  Yue Lu

  温切斯特,马萨诸塞

  入选原因:对多维信号处理的贡献。

  Wei Ni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入选原因:为无人机网络的资源分配和合作做出贡献。

  Li Qi

  卡瑞,北卡罗来纳

  入选原因:对直流配电保护和直流船用电力系统架构的贡献。

  Qinru Qiu

  曼里乌斯,纽约

  入选原因:对节能计算系统建模和优化的贡献。

  Haoxing Ren

  英伟达

  入选原因:对集成电路物理合成的贡献。

  Junmin Wang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入选原因对地面车辆安全作出贡献。

  Chih-Chun Wang

  普渡大学

  入选原因:对基于图的纠错代码和网络代码的贡献。

  Zhi Wei

  新泽西理工学院

  入选原因:对基于生物数据的知识发现做出的贡献。

  Barry Bing-Ruey Wu

  是德科技

  入选原因:对基于 InP 的超高速 DHBT IC 技术的增强和商业化做出的贡献。

  Jianzhong Wu

  卡迪夫大学

  入选原因:对多能源系统和点对点能源交易的贡献。

  Sheng Quan Xie

  利兹大学

  入选原因:对康复和医疗保健机器人技术的贡献。

  Jinjun Xiong

  纽约

  入选原因:对工艺变化建模、电路良率优化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的贡献。

  Bing Xue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入选原因:对进化深度学习的贡献。

  Chenguang Yang

  西英格兰大学

  入选原因: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和学习做出的贡献。

  Kui Yao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与工程研究院

  入选原因:对先进铁电薄膜及其传感器应用的开发做出的贡献。

  John Yeow

  滑铁卢大学

  入选原因:对纳米结构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理解和应用作出贡献。

  Alfred Yu

  滑铁卢大学

  入选原因:对超声成像技术和治疗的贡献。

  Shimeng Yu

  佐治亚理工学院

  入选原因:对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内存计算的贡献。

  Hao Zhang

  西蒙菲莎大学

  入选原因:对视觉计算中形状分析和合成的贡献。

  Fumin Zhang

  佐治亚理工学院

  入选原因:对机器人传感网络自主性和海洋机器人控制的贡献。

  Di Zhang

  海军研究生院(美国)

  入选原因:为电动飞机推进的电机驱动器和断路器做出贡献。

  Lian Zhao

  多伦多都会大学

  入选原因:对无线网络建模、性能分析和资源管理的贡献。

  Jim P Zheng

  纽约州立大学

  入选原因:对储能技术的贡献。

  Tongxin Zheng

  ISO New England

  入选原因:对电力市场设计及其运作方法的贡献。

  Zheng Zhou

  Teshmont Consultants LP

  入选原因:对电磁瞬态仿真和 HVDC 动力学研究的贡献。

  参考资料:

  https://www.yuhou.cn/content/dam/ieee-org/ieee/web/org/about/fellows/2024-fellow-class.pdf

  https://mp.weixin.yuhou.cn/s/LiW5gwFNoiTYYk5qqGnxsA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YPS行业门户系统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