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六六评西交大博士自杀:伺候老师是应当的
来源:
YPS数据挖掘大师
2018-01-20
浏览:
323
字号:T|T
摘要:近来,西交大博士自杀一事一直牵动着大家的神经。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在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杨宝德的女友认为,男友悲剧与其女博导周某有关。这一指控,目前尚未被证实。当杨宝德自杀后,舆论中有一种声音在讨论博士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对于此问题,著名作家六六还在微博发表观点。作家六六“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pk女友“他们不懂你”六六发博文表示,博士生应该加强抗压…
近来,西交大博士自杀一事一直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在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杨宝德的女友认为,男友悲剧与其女博导周某有关。这一指控,目前尚未被证实。当杨宝德自杀后,舆论中有一种声音在讨论博士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对于此问题,著名作家六六还在微博发表观点。
作家六六“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pk女友“他们不懂你”
六六发博文表示,博士生应该加强抗压能力,不应太把自己当回事: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脑子里想些什么?装个窗帘、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个村娃,自视甚高。俺们跟师,出门拎包抱着杯子,鞍前马后办入住,洗洗涮涮还生怕师父不满意......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
针对网友的质疑,六六跟进评论:我觉得以干琐事为乐趣,才会招来各色人等的亲近。做任何行业,情商都是第一位的。
六六的评论设计到两个问题:其一是杨宝德的心理素质,其二是杨宝德的情商。
对此,其女友在微博《诀别》中也做了声明,表示:
“你去世了很多人说你太脆弱太自私,他们不懂我,也不懂你,更不懂我们的爱情。”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诚实善良正直节俭,可长大后才发现,诚实被人说成是傻,不会撒谎就受人奴役,默默承受被说成是心理有问题。要么让自己随波逐流,要么自我解脱,你选择了后者。”
还有一段内容,在女友现在的微博中已经看不到了。她1月10日的《诀别》文章中提到:
“下面的大概内容是我1月8日写的,当时真的有想过放下执念、选择原谅,让他静静地走。如果不是昨晚这篇文章被删,我也不会这样闹腾。”
或许是复稿中有删减,但是知乎中还有截图:
“我找导师聊过宝德的成长经历,提到他是留守儿童,喜欢自己消化不良情绪。本来只是想让周对他多些关注和理解,结果此后宝德就被贴上‘心理有问题’的标签。”
这一系列事件涉及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它关系到女性的性权益、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校的监管机制,但种种探析过后,最终都不得不把我们拉回到导师权利的问题。
18日23:26分,自杀博士杨宝德的女友于微博转发人民日报旗下“侠客岛”微博的博文:《【解局】性侵、自尽……高校悲剧背后,谁来把导师的权力关进笼子?》,并发表评论:感谢人民日报的发声,希望尽快完善导师监管制度,还硕博一个干净纯粹的学术圈。
导师权利成焦点
最近这段时间,高校发声了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2018年1月12日,对外经贸大学一教授被指性侵一女大学生数月;
2018年1月1日,北航长江学者陈小武被实名举报性侵女学生;
2017年12月19日,南昌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周斌被指长期猥亵性侵女学生;
人民日报博文用到了这样的关键词:师生、越界。
博导被指控干预学生私生活并且言语暧昧
对于博士杨宝德和导师周某的师生关系,以及周某“越界”的具体事实,杨宝德女友在微博中发布了多篇微信聊天记录的截图。
聊天记录显示,导师对杨宝德或暗示或明示的要求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去她家中装窗帘等。此外,还有“晚12点之前随叫随到”“陪我打麻将比学英语重要”等无理要求,甚至自己为学生带的“剩饭剩菜”,如果学生不吃就会被“指责谩骂”。
周某还用到了“臭小子”、“穿了你最喜欢的衣服”等语言,被网友直指言语暧昧。
此外,周某还干涉杨宝德的私生活,对其和女友的关系进行干预:
周某拉黑死者家属微信被指与杨宝德之死关系密切
杨宝德死后,其女友在微博长文中写到:
“直到27号,杨宝德母亲和哥哥来校,强烈要求见导师,周老师才勉强露面。特别是29日晚,得知杨宝德死讯,其导师甚至在第一时间将死者家属微信拉黑,再无法联系(杨的家人与导师的唯一联系方式)。”
“自始至终,周老师都以腰扭伤为由不露面,事实情况是21号周老师告知杨腰扭伤,杨还表示了关心,周在23日监考硕士研究生政治考试时依然活动自如。30日我们向学校反映导师情况后,导师从学校其他老师那里要来了家属的电话,发了条很官方的慰问。31日晚上给杨的师妹和朋友打电话,说学校让他们代表导师周来看望杨的家人,后被所有人果断拒绝。1月1日,周筠在近十个人的护送下来慰问家属,结果连杨父母的面都未见,也没有对家属说一句话就走了。”
《人民日报》评出路:控制导师对学生的“绝对管理权”
“侠客岛”梳理从性侵到跳河的一系列案件,认为:导师对学生的“绝对管理权”,往往会导致权力的膨胀而使导师不断“越界”。
“在更普遍的范围中,这种“绝对管理权”会让有些导师把洗车、拖地、接孩子等事情交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帮忙完成项目、购买物资却几乎不支付费用;甚至为了增加人手,强迫硕士转为博士充当廉价劳动力。最令人唏嘘的是,很多学生面对这种情况竟然无法寻求不到一种应对方法。”
“在我国,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比如:
要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高校及主管部门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对师德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只是,三分决策,七分落实。如何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高校导师权力制约机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者按:
对于个案而言,杨宝德的心理素质问题我们可以做进一步讨论,就个人成长问题而言,六六所说的“以干琐事为乐”、“提高个人情商”也的确有益。
但如果就更普遍的范围来说,只提高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情商、能力,或许还远远不够。
当权利可以得到有效监督时,个人的心理素质、情商、能力才能得到施展的空间。
欢迎你来和小编一起讨论~~
关于
作家六六评西交大博士自杀:伺候老师是应当的
相关信息